Thursday 13 November 2008

押沙龍背叛與大衛之應對(一)

若讀者有看香港亞視所播之大陸製作長篇連續集《雍正皇朝》裡所勾劃各亞哥之間勾心鬥爭,而作父親的康熙如何運幄政局,安排接班人,為接班人能順利登位舖路,必對撒母耳記十三至十九章裡頭所呈現的父子利害關係不至感到完全陌生。古今中外,朝庭的鬥爭大致相似,都是權勢財色的問題。在《雍正皇朝》裡,所有的是一種史學家的角度,不太關心一位掌握宇宙人間君王興衰的上帝的存在及作為,但撒母耳記卻讓我們窺見上帝在大衛皇朝裡的作為。

 

十三、四章談到兄弟相爭,用雍正皇朝的話說,便是大阿哥和三阿哥爭權的事;裡頭又夾帶著妹子(他瑪)在權位相爭中之被犧牲。這兩章結束後,便白熱化了三阿哥押沙龍的野心。

 

剛看完十三、四章的讀者,讀到大衛與押沙龍兩父子在因家室不幸的事多年不見,最後終於相擁而哭時,時隔五年之久,心中尚自嗟歎!然正心裡稍覺舒暢,十一五章一開始便掀開了押沙動策動叛變的行動。一切來得非常突然!開始時是押沙龍處心積慮的,特意在城門口審判人民的爭訟,並機心畢露的說:「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我必秉公判斷。」這句話無非向百姓暗示現任的王(即他父親大衛)並不為民申冤。這是否是事實我們無從得知,若真是事實,大衛為何如此我們亦不得知。但相信這段經文主要是要讀者看見押沙龍的野心。結果,聖經說:「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

 

押沙龍這樣做為期四年[1],可見他的沉著。相信這時他必已取得不少民心。接下來便是進行第二步的計劃。他請求大衛讓他去希伯崙,說是要向耶和華還願。王給於信任,讓他去。誰知他竟是去佈署叛變的事,一方面派探子去以色列各地散佈他作王的消息,一方面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這二百人都不知情)。政治是一種造勢,押沙龍先有為民審判的民意基礎,如今所作的便是把民意抄熱,接著關鍵的一著便是叫人把大衛的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請了來。這人既是大衛的謀士,人看來便會想連大衛的謀士都反他,這叛變準不會錯。於是「叛逆的勢派甚大;因為隨從押沙龍的人民,日漸增多。」



[1] 禾合本第七節「四十年」可能是「四年」的誤寫,又或指押沙龍滿了四十歲,或指大衛王作王滿了四十年。我們且取第一個解釋,即四年。

押沙龍背叛與大衛之應對(二)

大衛的反應

大衛該如何反應呢?如雍正皇朝或一般的鬥爭故事,接下來的內容叫我們看見其中有親信、有臥底、有策略、有奸角,各扮演其角色,不可忽略的是上帝也插上一腳。

 

一、鞏固跟隨者

大衛如何反應呢?大衛反應非常迅速,也非常鎮定。他先是鞏固忠實跟隨者──外邦人以太(後作將領之一)。他以一貫的風範來對待以太,對他說:「你來的日子不多,我今日怎好叫你與我們一同飄流,沒有一定的住處呢?你不如帶你的弟兄回去罷!願耶和華用慈愛誠實待你。」他這樣作一來是為以太來著想,二來若是以太願留下,也表示其忠誠。以大衛目前的處境而言,他需要的是忠實的跟隨者。

 

二、安排內應

他第二步棋是安排內應。照理說神的約櫃是隨著王──神的受膏者的。故此,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便把約櫃抬了來。但大衛卻有另外的安排,他說:「你將神的約櫃抬回城去。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櫃和他的居所。倘若他說:『我不喜悅你。』看哪!我在這裡,願他憑自己的意旨待我。」對大衛而言,他明白上帝與不與他同在不在乎約櫃在不在,而是上帝自己。他明白他離去或回來都在上帝的手裡,於其把祭司留在他身邊沒有甚麼用,不如差他們回去作內應,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作他的信差(廿八節)

押沙龍背叛與大衛之應對(三)

三、差派臥底

大衛最後差派戶篩回去作臥底。他要戶篩假意投奔押沙龍,好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他教戶篩對押沙龍如此說:「王阿,我願作你的僕人;我向來作你父親的僕人,現在我也照樣作你的僕人。」然後又讓他知道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及他們的兒子也在那裡作內應和信差,若有甚麼消息,可以告訴他們。作者還作了個註腳稱戶篩的為「大衛的朋友」。是的,大衛這時候的確最需要朋友。

 

我們已經看見大衛如何處變不驚。這押沙龍是他親生兒子,如今竟然想要篡位,攻擊自己的父親。大衛心中不會不傷心,但他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現出他生命的承載量。前面我們已交待了他如何安插人手,現在我們要再來看他如何面對人的背叛而辱罵。

 

大衛逃難之過程中渡過汲淪溪,在極其悲哀蒙頭赤腳上橄欖山,一面上,一面哭。是神的刑罰嗎?始終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是神離開了他嗎?大衛對神說「願他憑自己的旨意待我。」回想起自己的罪嗎?懊悔難過。就在這時,有消息傳來,說他的軍師亞希多弗轉投押沙龍,這時大衛的反應是禱告,他說:「耶和華阿,求你使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大衛面對的是政治上的背叛,但他為這事禱告。對他來說,在禱告中面對政敵,甚至是求神為他出力,是挻自然的事。他把政治和屬靈生活融合得出神入化。至於他禱告的內容,說到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這是何等的諷刺。亞希多弗原是謀士,出出計謀者,但若這禱告應驗,他便要反被自己的計謀所愚。

 

接著大衛過了橄欖山頂,在那裡遇上了洗巴。讀者想必對他仍有點印象。大衛曾吩咐他服事米非波設──約拿單的兒子,當時我們曾揣測他或於之前曾吞拼了他主人米非波設的產業。如今這洗巴來,帶了食物和酒,表示給大衛和他軍隊的人。他到底是代表他自己呢?還是代表他主人來的,這是大衛所關心的。這時候大衛最不想見到的是掃羅的舊勢力復甦,給他帶來威脅。洗巴想必捉住這一點,搧動說他主人米非波設在耶路撒冷說:「以色列人今日必將我父的國歸還我。」這等於說大衛又多了一個問題。因此,大衛二話不說,應用他是王的權力,毅然決然的把凡屬米非波設的都歸給洗巴。

 

接著大衛遇到了一位掃羅族──嚴格說應該是便雅憫族人示每。大當眾大聲咒罵大衛是流人血的,罵他流掃羅的血。我們知道大衛接續掃羅的王位,其過程中,作者小心翼翼地讓我們看見大衛如何避過一次又一次殺人之罪。此處,大衛的反應再一次的顯示他的屬靈肚量。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請示我命要把示每殺了(這亞比篩似乎頗好戰),大衛不許。他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有何關涉呢?他咒罵,是因耶和華吩咐他說:『你要咒罵大衛。』如此,誰敢說:『你為甚麼這樣行呢?』我親生的兒子,尚且尋索我的命,何況這便雅憫人呢?由他咒罵罷!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按理說,大衛若是理虧,如此忍氣吞聲是可理解的,但事實上關於掃羅被廢,我們都知道是出於耶和華的旨意;罪不在大衛。若是如此,大衛大可以理直氣壯的回答示每,甚至準亞比篩所請殺了示每也不為過。但他並沒有如此做。為甚麼呢?其實大衛的心境並非停駐於掃羅的事上,而是流連於上帝自己身上,他心想他遭遇的一切──押沙龍的背叛以至其他連帶發生的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的。他心裡很清楚上帝藉先知拿單所命定的事必要發生,但怎麼發生卻不知道。詩篇有一句話說:「若是出於你的,我就默然不語。」故此,對於所發生的一切,他有一極高的迎受力(receptivity)。他的心靈也呈現一種向神開放的敏感度。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對示每這件事的回應,若用新約保羅的言語,我們可以說大衛的回應不是出於血氣的,也不是出於肉體的,乃是出於靈。

 

大衛相信,神的心意是會因人而改變的,因神喜愛憐憫。故此,他所遭的難反而可以成為神施恩的媒介。他說:「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這人咒罵,就施恩於我。」

 

大衛這種生命的「迎受力」,這種被動的主動性,是我們要學習的。將自己的罪和禍患都交在神的手裡,從神受罰,也從神得恩典。香港人(包括基督徒,有實力者最強烈明顯的生命特質是還擊、為自己的利益爭取;無實力者則被動的挨打,在心境上卻是無奈,在生命上也沒有體驗把心靈(藉著禱告和倚靠)建立在上帝裡頭,也不能明白「神是我的避難所」之類的禱告。要學習這種生命,惟有一次又一次的操練,將影響自己心境的事一一的往心靈深處禱告裡頭放,對主說。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那樣的生命特質。

押沙龍背叛與大衛之應對(四)

押沙龍引狼入室.大衛反間計成

十六章十五節開始到十七章結束,主要圍繞著戶篩和亞希多弗的對角戲,並耶和華的作為如何透過人的作為成就,(不論當事人知情或否,很多時候是不知情的)

 

話說大衛派了戶篩去作臥底,戶篩去到押沙龍面前,照大衛教他的話對押沙龍示效忠之意(十六16b-19)。讀者可以預期這戶篩必要給押沙龍帶來麻煩。但局中人押沙龍卻不然。戶篩的表現和對答都很有技巧。首先他說:「願王萬歲!願王萬歲!」這未必一定是對押沙龍說的,也可以是對大衛說的,因為在他心目中,大衛才是真正的受膏王。接著押沙龍問他說:「這是你待恩朋友麼?為甚麼不與你的朋友(大衛)同去呢?」結果戶篩的回答也甚妙說:「耶和華和這民,並以色列眾人所揀選的,我必歸順他,與他同住。」耶和華揀選誰呢?豈不是大衛嗎?以色列眾人揀選誰呢?當然是大衛。戶篩的話正是話中話,如何詮釋和體解看各人了。接著他說的最後一句,是叫押沙龍安心的:「我當服事誰呢?豈不是前王的兒子麼?我怎樣服事你父親,也必照樣服事你。」我們或許想,這作兒子的若真是兒子,又何以做這大忤逆的事呢?

 

戶篩就這樣進入押沙龍的軍事內閣。時值押沙龍急於有所行動,所以在作者筆下,他一刻未緩便開口問軍師亞希多弗的意見。(我們或許驚訝押沙龍之大意,戶篩方才加入陣營,便讓他參與這軍事機密會議。)

 

亞希多弗前後有兩個提議,呈現的意思乃速戰速決。首先,他建議押沙龍與大衛的妃嬪「親近」,以此激怒大衛,如此激化戰意。結果押沙龍便在以色色眾人眼前與他父親的妃嬪親近。這正應驗了上帝藉先知拿單說的話。

 

接著,亞希多弗請准出兵,乘大衛的人翻山越嶺疲憊之際,予於追擊。而且他的計謀是說乘對方眾人驚慌時他拿下並殺掉大衛一人,其他人群龍無首必然歸向押沙龍。這策略帶來的死傷最少,引起的混亂也少,只要一切行動夠快,在人心未定的時候,捉住時勢穩定民心,必然成事。不錯,這政治手段的確不乏,若依計而行,未必不能水到渠成。押沙龍和眾長老都覺得這計劃不錯。壞就壞在押沙龍又想計謀萬無一失,問一問戶篩的看法,一來可以試一試戶篩歸順之心,二來也聽多一個意見。

 

這場戲轉過來落在這辯才一流的戶篩身上。他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了一番似是而非的道理。他這場打的是心理戰。首先他捉住以色列眾民,包括長老和押沙龍本身懾於大衛的神勇,以及他身邊的勇士,叫他們別輕舉妄動,以免有人首先被殺,軍心動搖。接著,他採取拖延時間之計。他需要時間通風報信,需要時間讓大衛佈署以及君民都得到足夠的休息。於是,利用押沙龍等人恐懼之心,大吹全軍出動(而不是亞希多弗所提議的一萬二千人突擊隊),來個趕盡殺絕,全軍剿滅。誰知,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竟然都贊成這說法,覺得這計謀比亞希多弗的計謀好。

 

上帝之手

人間的角度是這麼看,這麼評價,事便如此發生;沒人知道那是上帝的意思。因上帝要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好降禍給押沙龍。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但卻是透過人的安排和人的話來成就的。大衛安排戶篩的時候,未必知道上帝會如此成就這事,事後是否知道呢?也不一定。至少我們之前提到大衛在差撒督和亞比亞他回耶路撒冷時說:「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來。」他未必知道能否再回耶路撒冷,但若是能回來,必將歸榮耀給上帝。話說回來,大衛安排戶篩時確實是不知道事情會怎麼變化,戶篩也未必肯定他那一番建議押沙龍一定會採用,只是依計而行,見機行事。

 

有了十四節「因上帝要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好降禍給押沙龍」這句話,我們對接下來的小插曲裡更看見神的手。戶篩知道了押沙龍依從他的計劃後,便捉緊爭取來的時間差一個使女給撒督和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和亞希瑪報信,叫大衛他們趕快渡過約旦河東岸。二人往報信途中不期然撞見押沙龍的人,還好及時躲進一口井裡,那家的婦人為他們掩護,安全躲過了押沙龍派來追查的人。可見既或在忽忙中,在百姓中仍遇見擁護大衛的人。眾人都順利渡過約但河,但另一頭亞希多弗卻自殺而死了。至於大衛接下來如何點將出征,押沙龍的下場如何,且待下回分解。